当前位置:暮光文学> 历史脑洞

> 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

历史脑洞

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

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

作者: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

更新:2025-03-13 20:25:33

状态:完结

主角: 汉朝,就会,刘秀

由知名作家“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”创作,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的主要角色为【汉朝,就会,刘秀】,属于历史脑洞,历史,三国小说,情节紧张刺激,本站无广告干扰,欢迎阅读!本书共计796857字,565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3-13 20:25:33。目前在本网 qiongsou.cn上完结。小说详情介绍:《读通鉴论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史论杰作。69 岁动笔,直至逝世前完稿,凝聚其毕生心血,全书约 60 余万字 。该书以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所载史实为基础,系统评论秦至五代的封建社会历史。共 50 卷,每卷依朝代划分,各代中以帝王名号为目,共 30 目,其下又细分专题,卷末附叙论四篇。王夫之借由对历史事件、人物的臧否,深刻剖析历代兴衰成败、得失利弊,探寻历史发展进化规律,期望 “推本得失之原,立一成之型”,为国家复兴提供借鉴。它并非单纯的历史著作,而是王夫之的历史沉思录。既反映明清之际的动荡历史,也沉淀着他痛苦与矛盾心境下的深刻反思。王夫之批评君主聚敛、滥杀,斥责奸臣乱纲、引狼入室,批判学风衰败、舍本逐末等,几乎涵盖历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。同时,他提出 “事随势迁而法必变”“理势合一” 等观点,批判封建史学的 “正统论”,具有进步意义。不过,受时代局限,王夫之思想也有保守之处,如认为封建君主和思想观念不能变,阅读时需辩证看待 。《读通鉴论》文采斐然、议论纵横、新见迭出,全面展现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,堪称传统史论中的瑰宝 。

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精彩片段

霍光这样做是为了吸取昌邑王的教训,让年幼的君主能明辨是非,

只是他没有充分了解汉宣帝的英明,做得有些过头了。魏相在霍光掌权的时候,

如果认为这个规定不妥,他可以向霍光上奏,建议废除副本制度;也可以在朝堂上公开提出,

让汉宣帝下令霍光废除。作为臣子,如果言论符合国家的纲纪大义,就不应害怕困难,

更何况霍光还不是那种听不进意见、故意违抗的人。魏相却等到霍光死后才说这件事,

可见他的内心并非纯粹的忠诚。后世那些借助诋毁旧丞相来树立新党派的行为,

其实是魏相开的先例。这就相当于把国家变革的权力交给了大臣,

君主只能等大臣死后才能推行自己的主张。这样一来,君臣之间产生隔阂,朋党之争兴起,

国家大事频繁变动。到了宋朝,宰相一更换,天子甚至要为此更改年号。

权臣们看到这种情况,就会贪恋权位以避免灾祸,培植党羽以求自保,势力此消彼长,

国家也因此衰败。这种危害,夏、商、周三代没有,

汉高祖、汉文帝、汉景帝、汉武帝时期也没有。所以说,这种危害是从魏相开始的。

  而且魏相得以晋升,靠的是许广汉的推荐,他的仕途起伏都受外戚的影响,

自己无法掌控。司马光奉宣仁太后之命废除新法,章惇、邢恕还拿宫廷之事作为攻击的借口,

更何况是通过外戚的关系当上丞相的人呢?君子在刚开始进入仕途时,一定要谨慎,

哪怕只是稍微偏离正道,都不能去做。春秋时期,不依靠大夫的势力就能建立功名的,

只有颜回、曾参、冉求、闵子骞等人。在汉朝,不依靠外戚的势力,

后世不依靠宦官的势力而有所成就的人,太少了。这是关乎风俗正邪、国家治乱的大事啊!

  路温舒主张缓刑,这不如郑昌提出的制定明确法律的建议。

汉宣帝下达了宽大处理的诏书,但关于刑罚的争议却越来越多,

这是因为君主的决策引发了问题。当时法律条文繁杂,

狱吏可以借此为自己的滥权行为找借口,即使天子每天亲自过问案件,百姓还...

同类推荐